十年相伴,赢在未来——写在2022“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之际
无论是科创板上市公司老总,
还是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科技创业者;
无论是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
精英高管创业者,
还是在大学时代就跃跃欲试的学生创业者,
在过去的十年里,
有一个大赛始终与他们一路相伴,
成为他们竞相展示的大舞台
和获得多方助力的大平台。
这就是“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不断突破自我、求新求变,为上海的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筛选出一批批科技创新的种子,也将更多的阳光雨露引导向这些种子,为它们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创新创业大舞台
“我们从创业到上市,离不开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潘讴东清楚地记得,在公司成立初期就参加了“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由此得到了各方关注,不仅收获了市区各级项目扶持资金,还优化了公司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参加大赛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以快速提升,也是公司发展道路上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这家成立于2013年生物科技公司在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上海创新创业大潮中的弄潮儿。
“创·在上海”大赛中,与和元生物有着相同经历的科技创业企业比比皆是。十年来,大赛累计吸引了5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赛,涌现了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持续7年保持地方赛区报名数全国第一、获奖数全国第一,已成为推动双创战略、营造双创环境、培育双创文化、促进科技成果创业孵化的重要平台,为国内外众多创新创业者筑梦圆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科技与创新,
无疑是“创·在上海”大舞台上
最重要的两个元素。
参赛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2014年不足10%,增长至2021年的26.9%;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逐年增加,达到2.9项;每家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不断攀升,截至2012年已经接近200万元。大赛的创新密度与浓度持续提升。
纵观十年大赛,大赛企业既是高科技产业风云变幻的引领者,也是扎根区域特色产业的筑基者。自2018年大赛设置行业专题赛以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参赛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脑科学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2021年,大赛将往年的电子信息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报名产业领域整合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互联网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引导了企业创新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通过大赛支持,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企业崭露头角,为上海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越来越多“微笑曲线”的“嘴角”产业生根发芽。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当年度生物医药领域参赛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中,上海企业斩获三分之二奖项,伯杰医疗、思路迪生物、甫康药业以及康码生物分获冠亚季军,彰显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速度之快、转化效率之高、结合程度之深。同时,更有一大批硬核科技企业从大赛中走出来、强起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多年来,大赛共孕育出80家上市企业,其中30家登陆科创板,另有数百家科技企业登陆N板、新三板,企业总市值超万亿元。
助力创业大平台
“参加‘创·在上海’大赛,不只是简单做个ppt汇报,而是得到一系列系统的创业扶持。”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岩说,在参赛过程中,公司获得了与其他参赛单位和对产品项目感兴趣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宝贵机会。赛程结束后,组委会又统一组织了大赛相关方的活动对接,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加速了产品落地。如今,艾融软件已经在北交所上市。
引入诸多资源,助力科技创业,“创·在上海”大赛已经成为一个融汇、交流的大平台。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年大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新,与上海的创新资金对接,通过“技术网评+现场路演”、“投资专家深度参与”的综合打分评选方式,有效筛选出了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与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以赛代评”的市场化遴选机制使得财政科研投入对象更具代表性,遴选过程更具公正性,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展现自我和获取专业反馈的机会。
十年来,大赛共为1.4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资金支持,获支持企业中,成立年限少于5年的占比超过50%,半数以上企业的员工数量少于50人,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助力企业渡过初创期资金难关,真正发挥财政科研投入的作用。
大赛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带来的不仅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还有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在创赛舞台上,一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被创投机构跟踪挖掘,一批运营良好的成长型企业通过创赛金融服务机构获得宝贵的融资机会。从最初的投资专家路演评审,到与上百家金融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大赛不仅有“3+X”科技金融产品保驾护航,还累计撬动300多亿元信贷资金,服务超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政策的双重赋能能级不断增强。
除了资金链,“创·在上海”大赛还叠加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的财税服务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载体链等多重光环。自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100多家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承接过创赛现场路演分赛点任务,进一步激发了各载体的“双创”服务能力。在政策解读、财务法律、知识产权代理、路演资源对接、专业检测等专业化、特色化的“双创”服务领域,已培育了700余名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大赛有效助力上海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与专业人才发展,成为了本市高水平双创人才的“黄埔军校”。
2019年起,大赛还推出了“创业学堂”“创孵学院”“梦想沙龙”和“未来之星”四大品牌服务,从“赛前-赛中-赛后”为参赛企业免费提供全链条式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稳步前行。近三年来,创赛各分赛点在全市范围内共举办近3000场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累计服务各类创业人才近40万人次,为企业提供丰富优质的“双创”特色服务。在大赛的大平台上,上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沿着“创业团队→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之路稳步前行,形成了高科技企业“金字塔”发展模式。
如今,2022“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即将拉开大幕,新的十年征程已经开启。“创·在上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