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在上海】4家上海科技企业摘得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整体实力强劲,绽放硬核光芒!

 

2022年12月30日

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总决赛落幕

其中8家入围总决赛的上海企业

获得了2个成长组二等奖

2个成长组三等奖

上海再次成为成长组中获奖最多的省市之一

 

 

 

这次获奖的上海科技企业分别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制造四大产业。近年来,在上海努力构建全球科创中心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影响下,上海的科技创业企业不仅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硬核创新能力,同时也将澎湃的创新动力从生物医药等老牌科技优势产业输出到其他产业赛道。

 

 
 
剑指突破“卡脖子”的硬核创新
 
 

在入围总决赛的全国百强企业中,上海这8家企业的产值和体量并不占据优势,但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让它们有底气面对评委们犀利的提问,也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

 

 

上海立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瞄准了“芯片之母”——EDA软件。公司创始人陈建利在总决赛成长组的公开路演中指出,EDA工具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芯片性能、质量、生产效率以及成本,当前中国EDA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事实上,在美国首次制裁华为时,禁用EDA软件就成为一个致命的武器。

 

 

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从2007年就开始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局问题研究的陈建利,曾在国际EDA顶级学术会议获得DAC最佳论文奖,是大陆机构首次以第一单位获此殊荣。“我一直对于国家给我们的支持心怀感激,尤其是以前在高校研究经费都有国家支持。”他说,“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一定要在EDA这个被‘卡脖子’的领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2年11月,上海立芯发布两款工具LePlace和LePlan。其中,LePlace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局及优化点工具,可高效处理千万级的单元规模;LePlan是国内首批经客户验证且商用的数字电路自动化布图规划工具,支持成熟及先进工艺。

 

 

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随着更多如同上海立芯这样的硬核创新企业脱颖而出,我国产业中面临的“卡脖子”痛点将变得越来越少。在上海的参赛企业中,硬核创新、国产替代、突破卡脖子技术,也是身上最明显的标签。例如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国际上利用小分子重编程技术突破了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了Ucyte同种异体肝细胞注射液,开展了全球首个用于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全国50强的上海鑫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乏氧激活+靶点触发杀伤”CAR-T技术,有望在该领域开启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

 
 
生物医药赛道依然强势
 
 

入围总决赛的上海8家企业中,有5家来自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上海在该产业一贯保持的创新优势。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我们能够与跨国药企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状态,主要是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护城河创新研发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及全流程、全要素的闭环商业化生产制造能力。”信念医药联合创始人、CEO郑静博士是15位在总决赛成长组公开路演的企业负责人中的唯一女性。忍受着“刀片喉”的痛楚,她充满自豪地介绍了采用创新性策略自主开发的,且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宫颈癌基因治疗药物。

 

该药物以优化的腺病毒作为药物载体递送治疗性抗原和免疫调节因子,通过肌肉注射实现宫颈癌等HPV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传统疗法相比,可以无需手术靶向性好复发率低,具有长期治愈、费用低、可扩展适应症等特点。

 

细胞治疗、基因药物,是生物医药产业这些年的热点。郑静表示,信念医药将致力于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为遗传病、癌症和老年病等一系列重大恶性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创新性基因疗法。

 

获得全国50强的捷思英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小分子创新药ERK激酶抑制剂JSI-1187处于国际第一梯队,目标为KRAS基因突变的恶性实体瘤,正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Ⅰ期研究。通过不断地创新与突破,他们不仅立足中国,还将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依然亮眼,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制造行业,分别有一家上海企业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上海立芯拿下了上海企业的最高评分,而属于新材料行业的上海先权光纤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了三等奖。获奖行业的多源化,也在一个侧面展现出上海越来越多的产业正在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2022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多产业齐发,成长组的获奖企业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上海科技企业在全国舞台上的优异表现,诠释了“创·在上海”的精神,展现出上海“创”的沃土。未来,上海将继续聚焦初创企业所需,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共同成就“创·在上海”!